1、「甜茶」
即具藏式特色,又是全國各地男女老少都能接受的味道。類似於內地的紅茶但多了醇厚的奶香味。走進拉薩,大小餐館只要不是一看就像宰遊人的餐館味道都無大變化。推薦光明茶館的甜茶,還有倉姑寺的甜茶和包子,都很出名。倉姑寺位於必去之地-八廓街上,不用特意去尋找。順便說一下包子味道尚可但蘸料辣汁很棒。
2、「酥油茶」
西藏當地人最愛最離不開的美食。酥油茶為首,沒有之一。用磚茶加純奶熬制,上面再澆入一層經上百次抽打從牛、羊奶中提煉出的湖黃色脂肪,味道濃郁,南方朋友大多不適應,愛西藏就要融入當地品嘗最正宗的美食,尤其是初上高原的朋友,來一碗酥油茶,可以更快地適應高原,為身體補充能量。 走在大街小巷,任何一個藏式餐館都有酥油茶,我嘗了好幾家,確實都蠻好喝。一個秘訣:不用跟著攻略特意去尋找,就看你身邊那個餐館坐滿了藏族朋友那一定是正宗的。
3.「犛牛酸嬭」-酸嬭坊
是西藏一大特色,但真正賣的地方不像酥油茶和甜茶一樣遍及拉薩。首推布達拉宮下的酸嬭坊,常駐當地的朋友喜歡來上一碗原味酸嬭,不加水果不加糖,味道酸爽純正,但很多人接受不了。 這裡的酸嬭是直接點酸嬭中加的料,比如聖女果、香蕉、葡萄乾等等,葡萄乾超級甜。
4、「藏面」
在西藏後藏面同酥油茶一樣深受藏民喜愛,也是典型藏餐之一。一個黃色的小鐵盆,和五十年代人人家都必備的黃盆一樣,就是個頭小一些和碗差不多大,只要五元錢,量不算多。味道吃起來像北方常吃的羊肉面片。留意觀察當地藏民多去的小餐館,就可以品嘗到純正的藏面。印象深刻的一家叫薩巴餐館:在八廓街上,慈渡飯店對面。很小的門面並排兩家餐館,我認真的觀察發現這家藏民出入頻繁,還有下學的小孩子們在裡邊邊寫工作邊等餐。我進去點餐後問鄰桌的靚女“好吃嗎?”她不會說漢語就一個勁地點頭說嗯。同時推薦的還有薩巴炒飯,對不喜麵食的我來說炒飯更加合口。逛了一天後,坐在藏族朋友包圍的小餐館裏,吃著她們日常的美食,再來一罐拉薩啤酒,甚是愜意。
5、「糌粑」
和酥油茶搭配的一款傳統藏式美食,是藏民日不可少的主食,我喜歡把它當作零食,但非常飽腹。同樣的高熱量,味道香甜,稍有腥味但不嚴重。雖然做的工藝讓人看著有些難以下咽:把青稞面與酥油茶、奶渣、糖等資料用手攪拌均勻握成團(有的店老闆會讓你親自去捏還好接受一些),但入鄉隨俗,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藏式美味。
6、「凉粉」
一家特色小店:措姆凉粉 凉粉雖不是傳統藏餐,但這家小店製作的美味絕倫,位置很好找,在八廓街某一個小巷口的對面,拉薩晚報旁的巷子進去,直走就可以看見。可以拉薩晚報導航喜來登飯店,走不遠就可以看到。當然這裡也有純正的酥油茶和酸嬭,價格超級便宜,只是大部分時間都排著長隊等位。
7、「蓋面」
出了拉薩,穿梭在藏區,可選擇的美食種類驟然减少,住在縣城裏,常見的也最受當地人喜愛的早餐是一碗蓋面(是我自己起的名字)類似於澆頭,就是把各式炒菜澆在湯麵上。對於早餐來說還是太過油膩,其中最不油膩的是番茄雞蛋面和我我常點的青椒肉絲麵。
8「川菜」
在西藏,人們常見、常選的菜式是川菜。因為靠近四川,現代藏餐更是融合了川菜口味。比如藏面上澆的辣椒油,吃犛牛肉餃子蘸的辣椒油等等。還有水煮牛肉,幹鍋雞等川菜。
不是來自四川的朋友在這裡也可以享用川菜,雖非正宗,但與藏食融合超贊。而且畢竟傳統藏餐嘗過就是,待時間久了還是得吃些合口的飯菜。
9、「大盤雞」-波哥大盤雞
因為同樣靠著新疆,所以想著在這裡是否能嘗到新疆大盤雞的風味。綜合各種推薦唯一選定的是一家飯店:波哥大盤雞。店裡只有大盤雞,分大,小份飯店位於布達拉宮後邊,拉薩市醫院附近,我們是離開前一天才去吃的,發現原來這裡才是拉薩市民真正的生活區,以後想找美味大可以去到生活區(有待開發)。波哥大盤雞已經算正宗的,就是口味偏鹹,值得大家一吃。
10、「西餐」
看到西餐,估計朋友們會-_-||,如果短期入藏西餐就免了,但如果中長期住在藏區的小資們,也需要改善一下口味。推薦一家餐廳:雲上和美飯店(住宿環境也很贊),常駐拉薩的朋友說這裡是全拉薩西餐最好吃的店。牛排,披薩,雖然類型單一但味道不錯,還有特色藏面(我們到拉薩吃的第一餐)和餃子更加美味。飯店位於《文成公主》劇場附近,在半山腰上,環境絕佳,可以坐在戶外餐飲區拍攝布達拉宮,點一杯飲料曬太陽,看風景,屋內還有好幾個大大的書架,無論是剛入藏區的適應期還是長途跋涉從藏區回到拉薩,這裡都是休閒的好地方。
「題外話--關於瑪姬阿米」
看到很多人還在推薦瑪姬阿米,瑪姬阿米已經不像幾年前了,現在食物味道不好,價格很貴,純是給遊客消費的地方。它的建築很漂亮,喜歡倉央嘉措,就拍下他經常光顧的建築,如果實在想感受,就到二樓點一杯飲品,慢慢品味。吃飯就不要考慮了。瑪姬阿米並非單只一個靚女,只是代稱。如果你有倉央嘉措情節,大可不必把時間和金錢浪費在瑪姬阿米,可以去“天堂時光旅行書店”(分店好多,文成公主劇場前就有兩家)買一本倉央嘉措詩集,在西藏曬太陽的時光裏慢慢品讀,能更懂倉央嘉措。